Tuesday, June 19, 2018

颜如玉


《颜如玉》


【一】
北宋第三位皇帝宋真宗‧赵恒《劝学诗》曰:
“富家不用买良田,书中自有千锺粟;安居不用架高堂,书中自有黄金屋; 出门莫恨无人随,书中车马多如簇;娶妻莫恨无良媒,书中自有颜如玉;男儿若遂平生志。六经勤向窗前读。”
宋真宗(北京故宫)

此诗一出,朝野内外无不阿谀称赞,文人雅士也追捧,《劝学诗》的抄本如春笋般流传到各个省份,私塾学堂都有它的藏本。

据说,也因为《劝学诗》的激励,当时就出现许多有才之士,为国效劳。
《劝学诗》的效应,细水流长;宋、元、明、清,与至当代,人人都知道“书中自有黄金屋、书中自有颜如玉”这经典名句。

1094年,即宋真宗死后的70年,北宋绍圣元年, 一本《劝学诗》抄本与绘本辗转来到了张秀才的手里;他如获至宝,用心地将此诗抄录在一本北宋司马光编修《资治通鉴》的“副产品”《通鉴考异》最后一页里,然后送给他的学生。
图来源:中国邮票

张秀才为宋员外的独生子读书识字,转眼间已有三年。他为了再进京考取功名,向员外请辞。

“这是我为令郎教学的最后一天,接下来我就要进京赶考了。” 张秀才说,“这本《通鉴考异》你就留着自修吧。”。
说着,他把《通鉴考异》递给了员外的独生子 --- 宋训庭。
“感谢张秀才多年的指导,小儿获益匪浅。”宋员外心有不舍地说。
“我也非常感谢老师多年心思,也感谢您送我这本书。我会好好地细读一番。”宋训庭也说。
“你瞧!我把先皇宋真宗的《劝学诗》也抄录在本书末页。学弟你不妨把它背下来。” 翻到书本的末页,张秀才指着《劝学诗》对宋训庭说。
“没了秀才你的指导,小儿不知要学多久才能成材?”宋员外若有所失地感叹。
“宋员外也不必过于担心,令郎的资质不差,三五年的时光,必有所成。”
“三五年?到时他已二十三四岁了。”
“那也不算迟呀!我如今也40余岁了,还只博得个秀才虚名。”
“尊师你也太谦虚。有道是大器晚成... 。呃... 秀才你也别误会我的意思。”员外抱歉地回应。“让我送你一程。”
“宋员外贵人事忙,请留步,请留步。”
“这一点盘缠,给张秀才你进京赶考之用,不成敬意,希望你收下。”宋员外从怀中取出五两白银,说。“如若考得功名,记得回乡一趟,光宗耀祖,也好让老夫为你庆祝庆祝,共享喜悦。”
“好的,好的。”...

说宋训庭资质不差,也许只是张秀才的客套话。据宋家的族史得知,他们三代以来,都不曾出过才子佳人,也不曾听过堂表亲是书香世家。这就是为什么宋员外一心想这一代能出人头地,能在官场里捞个一官半职, 为宋家争光。

在员外的督促下,宋训庭日夜勤于诗书;正当老头子感到高兴的时候,问题出现了。


【二】
才三个多月的自学光景,宋训庭变成个书呆子,废寝忘食,每天沉溺在自己的天地里,足不出门,花大半时间在书房里“摇头摆脑”,神经兮兮地自个儿念着宋真宗的《劝学诗》句:“娶妻莫恨无良媒,书中自有颜如玉”。

每每,宋员外打算为他讨个媳妇,找了一个又一个媒人安排他相亲,却都被他拒绝了。

“我只要颜如玉。”独生子最终把心中的话给讲清楚了。
那是个恐怖的诉求,一个让大家都束手无策的诉求。
“什么颜如玉, 谁是颜如玉?”员外问。
“就是这个!”宋训庭翻开书本,让他父亲看看张秀才给的抄本和绘本。
“南窗北牖挂明光,罗帷绮箔脂粉香;女儿年几十五六,窈窕无双颜如玉。
”宋训庭摇头摆脑的又吟了首诗,这可让员外痛心疾首了。没想到儿子成了个书痴,过度勤读诗书,原来也不是一件好事。

这样的结果,像极了相隔600年后,清代蒲松龄所著的短篇小说集《聊斋 ‧ 书痴》故事中的郎玉柱,他“昼夜研读,无问寒署”,妄想书中如玉娇娘夜夜跟随、相伴,为郎玉柱枯燥的读书生活添加异彩。

那,宋训庭也会遇见他的“颜如玉”吗?

不知打从哪时开始, 宋训庭独自一人,对着他的‘石井泉斋’里满屋子的书,挑灯思索时,周公不请自来;只觉一阵清风轻轻吹开了窗牖,幽幽地吹来一片令人沉醉的花香。...梦里,他见到朝思暮想的“颜如玉”轻轻打开牖户,像仙女般来到他的跟前。
整洁的发髻,加上三千乌溜溜的发丝披肩,清秀脸颊旁各有一个不十分显眼的酒窝;一双眸子散发才女的智慧。如此婀娜多姿、轻移莲步,如此不着痕迹地来到宋训庭跟前。

宋训庭遗传了先辈的基因,总是向往美好的东西,越是难得的东西,就越越想拥有,也因此容易陷入“歇斯底里”的状态。
一见颜如玉,虽然没有非分之想,但他傻愣愣的眼神,让她不自觉地双颊泛红,又觉得好笑。
“宋公子,你不认得小女子了?”颜如玉问。
“哦~~ 你是颜如玉,颜如玉...” 他带着些许的隔阂,莫名其妙地腼腆起来。

“小女子正是颜如玉。”
“娘子从哪儿来?为何事而来?”
“从意念中来,因缘分而来,...”颜如玉话中玄机处处,说了等于没说。但书生已不在意颜如玉说什么了。
“是啊!娘子从哪儿来,为何时而来已不是问题了。”

“因为书缘,因为公子你与书有缘,就与小女子有缘了。‘石井泉斋’里的书气吸引了小女子到来的。” 颜如玉又加多解释一番。“今夜正是乞巧之夜,不忍公子独自一人挑灯苦读,不如让小女子伴读如何?”
论语 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
“如果可以,求之不得。”他摸了摸脑袋,随意拿出一本书,迫不及待地翻开来阅读。
“公子也爱读《论语》啊?小女子曾读过。今夜不如让小女子朗读给公子听。”
颜如玉端坐在书案一侧,将《论语》一书捧在手里,开始朗读给他听。
映入眼帘的,是一个古典美女笑意盈盈地看着读本;一字一句,吹气如兰,听得他如痴如醉,看得他砰然心动,也喃喃地,她读一句,他跟一句。
“子曰:‘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?’”
... “子曰:“君子食无求饱,居无求安,敏于事而慎于言,就有道而正焉。可谓好学也。”
读着读着,已近五更。当颜如玉读到《论语‧八佾篇》 一句“周公谓鲁公曰:“君子不施其亲,不使大臣怨乎不以,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,无求备于一人。...”时,宋训庭已疲惫地频打哈欠。
“啊!不觉已近五更,看来公子睏了吧?该好好就寝了。小女子也该回去了。”
“哦!对不起,娘子妳再留下多一会儿,如何?”
“不了,来日方长。”
“何日何夜咱们可以再见?”
“公子啊!妾不堪驱使,徒留无所施。”颜如玉说,“有缘再踏云岩路,无处重寻石井泉”说完,颜如玉就像一阵风消失...

石井泉斋又回到“寝室无人空寂寂,满窗唯有月虚明”的幽静。
“颜如玉,娘子!慢着...”---- ‘空’的一声,宋训庭一头撞向书案,手指头被油灯火焰灼伤。“啊~~ 颜...”

但惊醉梦醒,不辨香来处。从梦里醒来的他,明知道周公开了他一个玩笑,然而,他选择过着毫无意义的相思,即使只是一个梦,唯一的一次梦。


【三】
成也其诗,败也其诗。话说张秀才进京赶考,本来带着满满的信心而去,冷不防在考场里出了乱子。原来他和唐代诗人孟浩然一样,写了一首六句诗而落榜。

“北阙休上书,南山归敝庐。不才明主弃,多病故人疏。白发催年老,青阳逼岁除。永怀愁不寐,松月夜窗虚”。孟浩然,唐代著名诗人,四十岁那年最后一次赴京应试,还得到了丞相张九龄的推荐,原以为功名唾手可得,却不料名落孙山,失意而归。落榜原因在于其诗作《岁暮归南山》,表达了对自己境遇的不满,一句“不才明主弃”得罪了唐玄宗,“卿不求仕,而朕未尝弃卿,奈何诬我!”因此让孟浩然落榜。

至于张秀才写了什么,得罪了谁,真正原因就不得而知了。但,有传言他的诗里头暗藏“拆门烧栈阁,另造一乾坤”句,考官认为他有造反之嫌,不敢把他的考卷呈上,偷偷毁了,张秀才也就落榜了。
“云峰满目放春晴,历历银勾指下生。自恨罗衣掩诗句,举头空羡榜中名。” 郁郁不得志的他,低吟着唐·鱼玄机的落榜诗句,感触良多。

盘藏用尽,他只好回到老地方继续过着“误人子弟”的生活。


宋员外门外最近贴了张告示,请医术高明的人能医治儿子的怪病,赏银百两。张秀才一回乡就听到有关宋训庭的病况。打听之下,得知宋训庭足不出门,患有“强迫症”,闹着要见颜如玉一面。
这怪病前后已拖了三个多月,请了不少大夫,用了不少“良方”也不见效。
张秀才觉得这件事与他有关,“要不是老夫送了公子那页《劝学诗》抄本和绘图,宋公子就不会有这种病吧?”
“也是,解铃人还需系铃人,就让老夫帮他一把。”
这秀才可也有点料子,想法与一般郎中以药治病的法则不同。他找了个颇有交情的老郎中 -- 郁佗,说要联手治好宋公子的病。
“像宋公子这种怪病,不少大夫已治不了,张秀才你有什么妙计?” 郁佗老郎中问。
“人定胜天啊,大夫。眼见非真理,秀才我想和大夫联手,通过提高心性而达到祛病,如何?”张秀才提出了一个医学上的新见解,“病,乃由身造,由性造,由心造。故,宋公子的相思病也须由身、性、心着手;并配合大夫你的药物,必可治其身,治其性,治其心。”张秀才解释。
郁佗老郎中也不甘示弱,说出自己研究医术的心得,说:“没错,治病先治心,万病由心生。佛曰:‘命由己造,相由心生’,看来宋公子的心衍生了一个不存在的颜如玉。”
两人说出自己的观点,接着从长计议,整理出一套“治其身、治其性、治其心”的药理与心理治疗法。


【四】
农历十一月,古时称为‘葭月’, 芦苇处处,葭草吐绿头,秋意浓痴。

 “蒹葭苍苍,白露为霜,所谓伊人,在水一方。公子,跟老夫一起到‘怡芳亭’小斟一番如何?”张秀才开始怂恿宋训庭。
“是啊!你就听恩师的话,到怡芳亭赏月吧。”宋员外也加把劲。
“好吧。一日为师,终身为父,...”宋训庭免为其难,也不好一口拒绝。也许是前几天喝了郁佗老郎中的药,病情没有之前那么严重,开始展现人情世故的美德。
这可让张秀才和郎中从容地进行他们的计划。
宋员外也获悉他们的计划,所以用心配合,见儿子有意到怡芳亭小斟几杯,立即叫下人把茶几、书案搬到怡芳亭去。

是夜,张秀才、宋训庭来到了后院转角处的怡芳亭。
“槛菊愁烟兰泣露。罗幕轻寒,燕子双飞去。明月不谙离恨苦,斜光到晓穿朱户。昨夜西风凋碧树。独上高楼,望尽天涯路。欲寄彩笺兼尺素。天长水阔知何处?”对这秋浓夜色,张秀才低吟晏殊的《鹊踏枝》,“极目秋容无限好,举头醉眼暂须醒。白眉公子催行急,碧落仙人著句清。後夜萧萧葭苇岸,一尊独酌见离情。”...“弟子啊!听老夫一句话,你心中的颜如玉,已非当年的颜如玉了。”
“恩师此话怎讲?”
“老夫作天遇见了颜如玉。”
“那好啊!快快带我去见她。”宋训庭有点抓狂了。
“呵,呵, 别急。今夜老夫邀公子来怡芳亭,就是想安排你们见个面。”

中国邮票捷图
此话才说完,后院曲径便传来脚步声,两个丫鬟提着灯笼引路,后面跟随的,是个蒙着轻纱的‘女子’, 此女子发上不假凤钗,衣绢素,无艳服,由一个丫鬟扶着,珊珊而至。
玉?.... 相公,颜如玉来了。”
“娘子是颜如玉?怎个如此消瘦?娘子步履蹒跚,有病吗?”
“岁月不留人啊相公,臣妾老了。”
“一别数月,很叫人思念。娘子来到我跟前,好让我看个仔细。”
那颜如玉一坐下来,宋训庭就急不及待地抢过丫鬟手中的灯笼,趋前欲看个仔细。
颜如玉徐徐揭开面纱,露出其真面目。
“啊!妳。娘子妳... 妳~~”话还未说完,就晕倒了。

........

风雨如晦,鸡鸣不已;晨鸡忽唤觉,此爱复安在?人生困纠缠。宋公子醒来时已是第二天午时。
“宋公子,吃药了。” 郁佗老郎中让丫鬟端了一碗刚煎好的药给宋训庭喝。
带着睡眼朦胧的宋训庭看了看四周,看见张秀才、郁佗老郎中都在房里, 问:“昨夜发生了什么事?我又做梦了吗?”
“宋公子没做梦,...” 郁佗老郎中捻了捻须说。
“那,颜如玉... ”宋训庭疑惑地探问。

“那女子的确是颜如玉。是张秀才千辛万苦找到的。” 郁佗老郎解释。
“的确是老夫找到的。说明她与宋公子有段未了的瓜葛。”张秀才用心良苦地说,因为他不用‘缘分’而是用了‘瓜葛’二字。
“可是,昨夜我看到的是个满脸皱纹,髦耋苍苍的妇人啊!记得当时,她步履蹒跚,小心翼翼地走来,还需要丫鬟搀扶。哪是颜如玉?”宋训庭认为。
“她就是当年的颜如玉,只是岁月催人老啊。”
“瞧!这是颜如玉写给宋公子的信。”张秀才说着,从袖子里抽出一封信,递给宋训庭。

...“宋公子,臣妾乃宋真宗时代女子,生于北宋天圣二年,屈指一算,已是古稀之年; 蒙公子错爱,不觉莞尔。宋公子正居加冠之年,年少有为,切莫为老妇人颜如玉浪费青春。切记,美女如云,佳丽如鲫啊, 宋公子。”


【五】
手如柔荑,肤如凝脂,领如蝤蛴,齿如瓠犀,螓首蛾眉,巧笑倩兮。

宋家有个婷婷玉立的女子,二八年华, 因受父亲的影响,饱读诗书,颇有才女之造势。
这女子也常在‘怡芳亭’赏花读书,对于才子配佳人的唐代书籍,十分热爱,如:《莺莺传》,《霍小玉传》、《李娃传》三大传奇小说等;也喜爱唐代四大女诗人鱼玄机、刘采春、薛涛、李冶的诗集。
《题隐雾亭》:春花秋月入诗篇

“如玉。妳又在这读书?读了什么?”
“爹!女儿正在赏读鱼玄机诗作《题隐雾亭》:春花秋月入诗篇,白日清宵是散仙。空卷珠帘不曾下,长移一榻对山眠。”
“爹!此诗意境正和咱家的怡芳亭一样美吧?”
“如玉,除了读诗书,也该让丫鬟陪妳出游。今日乃上元节,去观灯如何?”如玉的爹说。
原来这如玉的爹就是宋训庭,十七年前的相思病被郁佗、张秀才治好后,娶了个门当户对的大家闺秀, 生了一男一女。他竟然为女儿取名‘如玉’。
有人问他为何为女儿取名'如玉' ,他只是微微一笑,不作任何解释。
----他该不会也陷入"女儿是父亲前世情人"的思维?

这如玉姓宋,不姓颜,但她的才华远近街坊都略知一二,但总呼她为“颜如玉”。

注:

八佾 (bā yì):

    亦作“ 八溢 ”。亦作“ 八羽 ”。
    古代为天子呈献的一种乐舞。佾,舞列,纵横皆八人,共六十四人。
     朱熹 集注:“佾,舞列也;天子八,诸侯六,大夫四,士二。”
    《汉书·礼乐志二》:“千童罗舞成八溢。” 
    颜师古 注:“溢与佾同。佾,列也。” 南朝 宋 王韶之 《开封府君歌》:“堂献六瑚,庭舞八羽。”
    唐 杨炯 《盂兰盆赋》:“鏗九韶,撞六律;歌千人,舞八佾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